靠譜,本質上是我們在職場上簽署的一張隱性契約。
每個成年人都受到「顯性契約」的約束,諸如國家的法律法規、公司的明文規定。
職場上的「隱性契約」,則意味著人們對我們的行為有所期待。符合或者超出預期,就能建立靠譜的口碑。
這份隱性契約中,至少包括如下4個條款。
期待我們記得
職場上,每天信息量驚人。會議、郵件、微信、電話、OA、文件、圖片、數據……每次溝通都可能產生待辦事項。
再加上個人生活事務,快遞要查收、信用卡待還、朋友過生日、孩子打疫苗……再簡單的日常,也沒那么簡單。
遺忘是本能,不忘是技能。對這項技能的期待,潛臺詞是——
大家時間都挺寶貴的,能說一遍,何必兩遍?
并非一定記在本子或者電腦上?;蛟S當場在白板上邊討論邊寫,拍張照發到群里。怎樣一邊溝通一邊記錄、怎樣抓住重點、怎樣善加利用各種工具、怎樣復盤整理,也需要積累經驗。
何不試試一遍就盡量搞定呢?
期待我們想想
第一,工作有一定復雜性;
第二,工作有一定自主權;
第三,工作結果與努力正相關(盡管未必完全成正比)。
誰也不喜歡沒有含金量、沒有挑戰性、沒有創造力的工作。一個負責「怎么提升用戶粘性」的運營總監,比起「把這幾個指標按照這個格式填表交上去」的崗位,更有成就感。
而復雜路況下自己認路開車的靠譜老司機,是練出來的。因此,任何工作,可以先花少許時間,想想這事為什么做、要怎樣做。
有時你辛苦了,只是走錯了方向。
職場的隱性期待是,你能根據目標,思考策略,成為問題解決者,而非單純執行者。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經驗是做事靠譜的重要因素。若有凡事想想的習慣,就會更快地提升方向感。
期待我們回應
想象兩個網約車司機。
第一個,你下單了,預定15分鐘后出發去機場。
但是,你看不到司機位置,看不到距離與時間的估計,聯系不上司機。
你等呀等呀等,司機出現了,只遲到兩分鐘,并沒耽誤事。
第二個,你下單了,
手機顯示著,司機距離你2公里,預計8分鐘到達,正不斷向你的位置接近;
司機發了條消息,您好,請問您的定位準確嗎;你回復,準確;
不一會兒,司機又告知,路口有點擁堵,抱歉可能會晚到兩三分鐘。
你喜歡哪種體驗呢?
好的產品功能,基于人性洞察。航班動態、外賣小哥位置、文件下載進度條,都是為了讓人們在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多一點確定性。
現實中,也會出現定位不準、交通擁堵這樣的bug。有時,你會身體不適、電腦宕機、思路卡住、走了彎路。
職場上的隱性契約,并未要求我們成為無所不能、從不出錯的超人;而是要求我們將心比心,保持溝通,不要成為薛定諤的司機。
會有一天,你不再需要任何交代。別人相信,你不吭聲就不用擔心,你出現問題一定情有可原。那么,恭喜你,你的靠譜口碑已經建立了。
期待我們復查
團隊執行率要求百分之百,并不等于無條件執行。
任務如果不清楚,提問澄清。
方向如果不同意,反駁探討。
執行如果有困難,要求支援。
但在聽懂、贊成、能做的三個前提下,職場上的隱性契約是,你會交付,百分之一百交付。(除非出現新的問題,那么重新澄清、探討、求助。)
為什么交付之前復查結果如此重要?
假設一個文件有幾項需要調整,你漏了1項。這很正常,誰都有疏忽的時候,尤其忙亂疲勞的時候。
問題是,別人并不知道,這次會漏1個還是2個還是3個,也不知道是哪些/個,那就必須一一復查。發現漏項,請你補做,或者順手幫你做了。
成為最終交付物的最后一道防線,是靠譜的最高標準。你都做完大部分工作了,還留下一個不靠譜的印象,多可惜啊。
我們值得彼此托付。
感謝日常中每一個靠譜的神隊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