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后,既有90后“上午剛入職,下午就能離職”的“任性”,也有00后一樣謎之個性。他們的職業追求與前人有很大不同,據中國青年網的調查報道,一半以上95后最向往的新興職業是網紅主播,cosplayer等。
95后為什么總是一言不合就辭職?
和90后一樣,秉承著“對自己好天經地義”的信念,職場不開心不能忍,職場沒前途不能忍,老板態度不好更不能忍。貓死了要請喪假,工作內容沒意思,同事看不慣,甚至連公司沒有wifi都能成為辭職的理由。
“心里已經不舒服里,多呆一秒種,我都會異常難受,覺得非常委屈自己。本來就不合適,我為什么要委屈自己?”這是我們常在95后那里聽到的話。講道理,那些千奇百怪的辭職理由在我們這一代職場老油條看來,真的是太正常不過的事,忍一忍,就過去了。也因此,年輕人一言不合就辭職成為了一直困擾我們HR的謎思。
最近,一部日本職場電視劇——《我,到點下班》在熱播,從這部劇里,我們似乎能找到一些答案。
和這部反潮流的電視劇名一樣,95后的不將就也是在與傳統的職場觀念相沖突。《我,到點下班》的主人公東山結衣是一個在身處濃烈“社畜文化”社會里異類般的存在,對她來說,日本根植深厚的加班文化并不適合她,下班就去吃一頓好吃的遠比加班表現給領導看要重要的多,也要幸福的多。她每天踩點到公司,準點下班,從不加班,幾乎沒有一天是例外,就連公司規定的年休假,一般情況下,她都會休完。
細細想來,95后的職場價值觀其實和東山結衣很像:充實自己也要犒賞自己,及時行樂,享受當下。不管別人怎么想,都不要勉強自己,自己開心最重要,不為公司而活,只為自己而活。
95的喪和懶只是表面的假象
“佛系青年”、“咸魚”、“葛優癱”、“坐月子式假期”等有“喪”和“懶”色彩的自嘲表情包和段子充斥在年輕人的互聯網社交環境中。崇尚“宅”文化的95后,宅在家里玩手機是普遍的放松與娛樂方式,動畫、漫畫、娛樂、游戲、小說都是他們的“菜”。但從各種短視頻平臺和95后的游戲排行里可以發現,喪和懶只是95后的流行語,真實的他們以跨界為樂,以斜杠為榮。積極參與各種競爭并殷殷期盼好結果,樂于嘗試,極其重視打造個人影響力和品牌力。
在95后看來,讓自己酷是一種態度,讓自己開心是一種生活。但同時,會玩不代表不敬業。
95后也不乏像抖音爆火網紅李佳琦那樣一年365天,做389場直播的主播網紅,“每天晚上7點開始直播,一直到次日凌晨一點。直播結束后卸妝、總結,凌晨4點爬上床睡覺。中午12點到下午5點選品,然后繼續準備晚上7點的直播。”不管屏幕后的他們如何辛苦,屏幕前的他們永遠都是情緒飽滿,金句頻出,他們用自己的創意才思吸引大眾注意力,獲贊、漲粉、帶貨,走通了一條和傳統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方式。
招聘與管理:HR的應對攻略
領英在近期發布了一則“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”,研究顯示: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,80后則是3年半,而90后驟減到19個月,95后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。面對以自我為中心、不畏權威的95后,我們HR要做的就是多維度、多屬性理解95后的特質:基本屬性、社會屬性、心理屬性、行為屬性等,從洞察開始,創新招聘與管理模式,讓他們產生對公司的認同感和歸屬感。
針對他們的特殊性因材施教,給他們以認同,用有趣、有料、有干貨吸引他們快速加入集體。95后不缺才能,缺的是一個能識別才能的HR。激勵95后要賦能,將公司文化升級換代創造好的交流環境。對95后來說,引入游戲化的管理方式,如好學速成必殺技、10分鐘主題培訓等新奇的模式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。
首先,HR一定要站得高,看得遠。
從公司的發展戰略出發,從實際工作中積累數據,做好人才地圖。
第二,崗位描述要抓重點,根據崗位的特質進一步修改和完善。
第三,面試環節要注重四個方面
① 就是要有個人魅力,提高自己的個人魅力,打造我們自己的KOL。
② 讓公司高管回到母校與他的學弟、學妹進行溝通交流,一方面讓他覺得我學長在這里成長的非常好,另一方面是讓優秀的人吸引優秀的人。
③ 面試的方法,基本上是用行為面試法。
④ 從每一個細節出發,給予面試者足夠的尊重,營造良好的氛圍。
- The End -